勇毅擔當 全力以赴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撐
——在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今天是一個好日子,也是一個有特別意義的日子。我們一起見證并開啟一項廣受關注同時富有深遠意義的事情。一年前的今天,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的雙碳目標。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清華大學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這不止是一個機構的成立,更是清華一項重大戰略的啟動。這是一個全方位的、綜合性的、全校性的戰略行動。我們將努力發揮多學科優勢,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力以赴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作出重要貢獻。這是清華大學在110周年校慶后的一項戰略舉措。清華的戰略舉措一定是對標國家戰略,體現清華人“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的責任擔當。在此,我謹代表清華大學,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各位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今年是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疾觳l表重要講話??倳浿赋?,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深化改革、加快創新,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科研創新成果與國家發展需要絲絲相扣,展現了清華人的勇毅和擔當??倳浰岬?ldquo;絲絲相扣”,指的就是清華人能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指的就是科學研究、科技攻關,精準對位國家需求并最終解決問題。在國家有重大舉措時,清華人不僅要跟得上,而且要有實招,用真本事真正解決問題,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在清華110年的發展過程中,清華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祖國壯美的事業;清華人最高的榮耀,就是把自己奮斗的足跡印刻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
大學是國家的大學。服務國家是大學最崇高的使命。就在10天前,9月12日,由清華大學與華能集團、中核集團共同研發建設的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首次臨界,意義重大。這件事的意義超越了清華,超越了幾家合作企業。它代表中國在關鍵的全球重大戰略領域,可以從“跟跑”到“并跑”并最終實現“領跑”。它背后體現的是幾代清華人持續60多年的默默奮斗。
進入新時代,清華人繼續發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光榮傳統,不斷勇攀科學高峰。2018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主動請纓,成立實體性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聚焦基礎理論、人才培養、前沿探索,加強和航空產業界、兄弟高校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創新發展。2020年4月2日,在習近平總書記來??疾煲咔榉揽乜蒲泄リP一個月之際,清華大學成立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人類社會發展需要布局學科方向,培養公共健康領域的骨干人才和領導者,推動全球公共衛生與健康合作,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貢獻清華力量。今年4月22日,在清華110周年校慶前夕,清華大學成立集成電路學院,面向關鍵核心技術主戰場,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為實現集成電路學科國際領跑、支撐我國集成電路事業自主創新發展貢獻力量。這一系列的重要部署不是偶然的,這是學校黨委堅強領導、頂層布局,全校師生積極作為、團結奮進,共同展現出的勇毅和擔當。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全球長期碳中和目標導向將加劇世界經濟技術革命性變革,重塑大國競爭格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是一場大考,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力量。
在如此重大的國家戰略部署面前,大學不可缺席,清華大學一定主動擔當。此時,我要說,清華大學已經做好準備。清華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最重要的基礎是我們已有的多學科綜合優勢,以及已經取得的一批自主的、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
在零碳交通的主戰場上,清華車輛學院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問題,攻克了車用動力電池性能優化控制與系統集成設計的技術難題,研發了系列化的燃料電池商用車動力系統,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燃料電池汽車在寒區大規模商業化示范。
在零碳建筑的主戰場上,清華建筑學院開發了“光儲直柔”新型建筑零碳電力系統、中深層地熱能熱泵零碳供熱系統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國際領先的零碳建筑設計方法和管理技術體系。
低碳發電與動力是降碳減排的排頭兵。清華能動系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和設計理論體系及先進煤氣化技術,與國內相關研究單位合作建設了世界上容量最大、參數最高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解決了我國劣質燃料的高效清潔利用問題,被國際能源組織認定為國際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發展的標志性事件,代表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樞紐。清華電機系構建了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控制理論、高效仿真與碳排放流模擬平臺,研發了多時間尺度云儲能技術構架與關鍵裝備,為實現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關鍵裝備和“智慧大腦”。
在工業深度減排的主戰場上,清華化工系研發了下行床原油直接裂解制化學品等成套技術,開拓了一條從“化石燃料”到“化石材料”產業鏈變革的關鍵技術路徑。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途徑和重要抓手。清華環境學院研發了循環經濟共性技術、污染物高精度追蹤數據庫與實時反演技術,形成了減污降碳和資源能源高效利用成套技術方案與裝備。
清華準備好了。我們要以良好的學科優勢、豐富的技術儲備,用硬核技術去支撐國家雙碳戰略實施。4天前,9月18日,清華大學與中核集團、華能集團、寶武鋼鐵集團、中信集團簽約共建高溫氣冷堆碳中和制氫產業技術聯盟,以我國先進的高溫氣冷堆技術為基礎,通過超高溫氣冷堆制氫的研發,開發氫冶煉、氫化工等應用技術,將高溫氣冷堆技術與鋼鐵冶煉、化工等具體應用場景相結合,打造工業規模示范項目,并在國內外開展產業化推廣。這是用硬核技術支撐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的范例。
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大學發揮著獨特的作用。1998年,清華大學提出了建設“綠色大學”的創意,制定了建設“綠色大學”規劃綱要,將“綠色大學”建設作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來,“綠色大學”建設穩步推進,“人文、綠色、開放、智慧”的校園建設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已全面融入辦學治校的方方面面。2017年12月,學校成立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院致力于開展戰略政策研究,加強國際對話交流,培養優秀領軍人才,努力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一流高端智庫,為推動中國低碳轉型和全球氣候治理進程貢獻智慧。2019年5月,清華大學倡議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來自6大洲9個國家的12所高校成為創始成員,清華大學擔任主席單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對大家就關乎人類未來的問題給予的共同關切表示贊賞,期待同學們為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作為。今年6月,清華大學與科技部、中國工程院聯合舉行主題為“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問題和工程路徑”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大會聚焦雙碳目標,充分發揮工程科技人員的智慧,以工程科技力量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為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與科學技術創新作出貢獻。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我們要做到察勢而明,還要做到因勢而謀,更要做到乘勢而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對于清華來說,意味著三個重大的機遇:是繼續保持與強化工科優勢、促進相關工程學科戰略轉型的重大機遇;是有效發揮綜合學科優勢、實現國際引領的重大機遇;是認真踐行清華人使命擔當,服務國家戰略、增進人類福祉的重大機遇。
今天,學校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展示了邁向新征程的清華大學新的勇毅擔當。碳中和研究院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研究機構,它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一定要樹立新的理念,一定要建立新的機制。
第一,貫徹新理念、探索新機制,著力打造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要主動面向全球低碳轉型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有效整合各相關學科的優勢力量,匯聚和培育高水平創新團隊,推動多學科聯合創新,協同推進原創性引領性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清華大學具有多學科優勢,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機制,多學科可能成為一種障,必須進行機制創新。學校全力支持研究院建立新的機制,真正有效整合校內資源。
第二,貫徹新理念、探索新機制,積極打造高水平科教融合平臺。要把碳中和理念與實踐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做的任何事情都與人才培養有關,如此重大的戰略舉措一定要與高層次人才培養結合在一起。研究院要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相銜接,學校會全力支持研究院開展與碳中和相關的人才培養工作。
第三,貫徹新理念、探索新機制,主動打造高水平開放交流平臺。沒有開放就沒有創新,沒有開放也沒有高素質人才培養。要對企業開放,碳中和不是簡單的學術問題,只有與企業緊密合作,才能服務國家戰略的目標實現。要對地方開放,加強校地合作。碳中和是綜合性的工程,要加快應用實施。要有新的機制,在成果應用過程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要向社會開放,加強與媒體的合作,推進碳中和理念的傳播;要與社會各界合作,整合資源。服務國家戰略,我們要不等不靠。沒有開放,我們達不成今天所暢想的未來的目標。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之后,我們會盡快推進成立清華碳中和產業合作聯盟,要體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在資源統籌、人才培養、從基礎到應用的科研創新等各方面實現真正的融合。要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積極推進碳中和國際科技合作,組織開展國際合作戰略研究,主動參與國際碳中和領域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不斷提升清華在國際碳中和領域的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學校會全力支持研究院加快對外開放。
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就是要以全校之力去支持國家碳中和戰略的實施。
110周年校慶之后,清華邁向新的征程。自強永遠是清華人的精神底色,創新永遠是清華人矢志不渝的追求。要自強,必創新;唯創新,才自強。站在新的起點上,清華永遠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自信從容邁向未來,自強創新不辱使命。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們對國家的繁榮發展、人民的幸福生活、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的美好前景充滿信心,我們要共同守護。良好的學科基礎、難得的發展機遇、團結一致的進取精神,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實現創新引領的信心。讓我們攜手并肩,為實現雙碳目標、塑造人類美好明天,不懈努力!